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结合扶贫工作实际,将精准扶贫与扶智扶志扶技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扶贫产业,不断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让困难群众切实转变贫困思想,树立致富理念,从“要我富”变成“我要富”。
德昌乡新跃村农民郑树民,因为母亲和妻子都患有先天性疾病,在2017年精准回头看时,郑树民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照顾家庭的沉重负担和外债,让这个肯干却又苦无出路的一家之主一筹莫展,生活也消极起来。
扶贫需扶智,新跃村党支部书记孙德和作为郑树民的包扶人了解到了这个情况后,主动上门走访,找他谈心,因人施策,积极帮助他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项目——养鹅。
就这样,在孙德和的帮助下,2017年6月,第一批的3000只鹅雏运到了郑树民的家,通过他的精心照料,大鹅在2017年10月份卖上了好价钱,这让尝到甜头的郑树民十分高兴。
扶贫必扶志,有志气,输血才能强身;靠实干,造血才能发展。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市驻村工作队、包扶责任人和镇村两级干部通过唤醒困难群众主动脱贫的意识,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困难群众摆脱“等靠”思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坚定地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五里明镇胜平村的毛晓峰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扶贫要扶技,家住在西八里镇飞跃村的谢连娟,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忙着给猪喂食、清理猪舍卫生。虽被纳入贫困户,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勤劳务实的她,在包扶单位和镇村两级的帮扶下,养猪养雁、自立更生、发展项目、奋力脱贫,一步一个脚印的迈出脱贫步伐,走向致富道路。
五站镇东安村的村民杨野,因为家里父母先后突发脑梗丧失劳动能力而致贫,可是杨野人贫志不贫,一直坚定脱贫信念,踏实肯干,在2017年,经过包扶责任人的对接联系,杨野进入了位于五站镇的黑龙江顶鲜食品有限公司工作,这为收入拮据的一家注入了活水。
现在杨野一家不但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也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家里父母也一直在努力做功能锻炼,身体也越来越好了,他经常说,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贫,志气贫,只要我们努力,贫穷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脱贫攻坚是场硬仗,越往后难度越大,只有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才能让脱贫可持续、致富有干劲。我市通过扶智扶志扶技,利用思想“点火器”,点燃了群众脱贫引擎,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很多贫困群众勤奋努力,靠勤劳的双手踏实奋进,摘掉了“穷帽子”。截至目前,我市23个贫困村已出列20个,已脱贫3560户8243人,贫困发生率为0.61%。全市剩余未出列的3个村和未脱贫的1979户3937人也正在履行退出程序,将于今年年底实现全部脱贫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