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才是晚年的幸福生活。而肇东市67岁的王培森对诗词创作却情有独钟,也成为他退休生活的最大乐趣。
青年走上创作路
读中学时,语文老师的诗词力作,地理老师的见多识广,让他感受至深,铭刻在心,并立志做个诗人,也要走遍天下。文革时期,学校停课闹革命,他到农场打零工,兜里经常装着诗集,有空就熟读唐诗,习作练笔。后来参军,首长让他写诗歌、出墙报,被战友们誉为连队的小诗人。转业工作后,单位搞诗歌比赛,他是积极分子,几乎包揽了几十名职工的“作业”,这种中意的活儿使老王乐此不疲。
苦练功底名气扬
退休后,深感笔耕浮浅的他,专心攻读文化和诗词研究。他购买了大量书籍,并拜著名诗人为师,系统学习,苦练功底,提高创作技巧。1998年,在报纸发表了处女作《登八达岭长城》,让他欣喜若狂,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晚年生活诗相伴,老王几乎整天闷在书房里,守在电脑旁,废寝忘餐,哪怕是半夜来了灵感也要爬起记下来。“你真是中了魔,不管家里的事儿不说,还不顾别人休息。”老伴常责怪他。身边朋友也笑他是“诗狂”,他却一笑了之,潜心苦练,痴心不改。十多年来,创作诗词四千余首,岀版四本个人诗集,作品在网络和多家诗刊发表,有的还收录了大型诗集,在多次诗歌比赛中获奖,本人被中华诗词协会吸收为会员,百度搜索有其名,也成为了“网红”。
乐游山水诗更浓
退休后,他携老伴开始了乐游山水的圆梦之旅,游览了二十多个国家和国内诸多著名景点。旅游成为了他诗词创作的源泉,所到之处都有诗作涌上笔端,“花甲行吟莫笑痴,普天浪迹任驱驰。李白逊我经游地,霞客更无万首诗”,是对其最好写照。在毛主席故居前,他满怀深情写下了《怀念毛泽东》的组诗,还拍了上万张旅游照,记录了那美好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