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丰收在望。今年,黎明镇长富玉米种植合作社的玉米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即将品尝到收获满满的喜悦。这要归功于我市抢抓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机遇,创新农业信贷模式,有效激活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这一“睡眠”资产,使黑土地真正变成了农民手头的活资金。
要建成现代农业,分散的家庭式经营无法做到。我市不断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正在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力军。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难点在金融,关键在担保。“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启动后,我市把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作为解决资金瓶颈的突破口,解决了资金难题。以往我市农民贷款依靠的是五户联保,贷款额度通常只有几万元,土地经营权无法抵押,因此贷不了款。今年,我市对症下药,破解难题,由农业局和信用联社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农村信用社办理土地承包权抵押登记的通知,明确了土地、草原、鱼池等资源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农用设施装备、林地等所有权直接进行抵押。今年,我市围绕金融改革探索出了质押信贷、全能抵押信贷、金丹农信贷、产业链相互担保信贷、信用担保信贷五种农业信贷模式,为9000多个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贷款74亿多元,比去年增加了近12亿元。我市的金融保险改革五大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服务部门单打独斗的历史,有效串接金融、保险、财政、企业、担保公司等多部门,向捆绑式、链接式的社会化服务转变。仅在融资方面推进全市11家银行、7个小额贷款公司探索出了31个农村金融保险新产品,组建了4个担保公司,实现了点上创新、线上延伸、面上拓展,带动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基本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