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第十三届黑龙江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哈尔滨会展中心举办,我市的泥塑和葫芦雕刻作品参加了此次展览。
开幕式期间,绥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琳,副部长刘志君到我市展区进行参观指导。
肇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洪雨等同志陪同参观指导。
在我市展区,一组组由黄泥制作的人物雕塑吸引着八方来客,大家纷纷驻足把玩。而作者郭丽霞更是忙的不亦乐乎,一边向大家展示产品,一边讲解制作过程。
肇东大黄泥泥塑,作为黑龙江省绥化地区肇东市特有的一种艺术形态传承着,主要是采用本地的深层黄黏土为主料,经过过滤、发酵、捶打等等工艺手段而形成的密度极高的一种大黄泥巴,在通过作者灵动的思维,敏锐的观察、捕捉、及高超的技法,融会贯通后而创作出来的具有地域性色彩的代表作品。肇东市的泥塑作品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王宝山、刘立波、郭丽霞等为带头人开始的,他们都是自幼爱好再加上祖辈的指点,在他们的带领下,肇东泥塑艺术不断发展,创作出了大量的泥塑作品,《黑土民风民情系列》、《关东情》、《十二金钗》等多种作品多次在各大博览会上展销,产品非常畅销并多次在各种媒体上报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可观
郭丽霞介绍说:“泥塑是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而成,或彩或素,以人物、动物为主。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就算完成了,我的作品主要是黑土民风民情为主,萨满文化作品居多,我还会继续推出我的系列作品与大家分享。”
另一样工艺艺术当属葫芦雕刻。葫芦雕刻是将雕刻、烙画融为一体的葫芦器工艺,2008年6月7日,葫芦雕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肇东属于高寒黑土地,种植出来的葫芦皮质坚硬,品质极高,是葫芦雕刻最好的选材。在肇东葫芦雕刻少不了要说王然。王然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爱上葫芦雕刻,经过多年的熏陶和磨炼,王然已经成为第四代葫芦雕刻传承人,尤善雕刻和烙画。
北方葫芦以雕刻和烙画为主,图案多为传统神佛关公与寓意类,中国传统绘画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葫芦意为福禄几乎每家有,更以刻烙葫芦为收藏上品。
葫芦雕刻工艺复杂,要经过选材、构图、雕刻、上色四道程序,首先是选材,选材要选择皮质较硬的葫芦,这样的葫芦密度高,雕出作品有层次感画面饱满,其次是构思,我所有作品都是保持原创我将传统和现在图案经过自己的思维相融合形成一个新图案这样作品独一无二,有自己的思想在里面。接下来就是雕刻,每一块五厘米的地方要换几十把雕刻刀,粗细不等,才能雕出自己满意的图画。再就是上色,我选择矿物质颜料,这种颜料纯天然形成的颜色,永不退色,不管放置多少年,它都是当初的模样。
王然说:“每一件作品都是精雕细作,包含着自己的心血,每件作品只有打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能够温润心灵,启迪思想,陶冶人性,这样的作品才能流传百世。我会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作品,挖掘、保护、发扬将葫芦雕刻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我们肇东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包括肇东国画、农民画、树皮画、钩编、石雕、泥塑等在国内外大放异彩;我们凭借“肇东国画”这张文化名片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国画)之乡;昌五镇冰雪画院以独特的农民画创作手法被确定为黑龙江省农民画创作基地。肇东工艺美术历史悠久,传统优良,涵盖内容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在传承文化,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大黄泥泥塑和葫芦雕刻作的日趋出色,在国内国际也很有市场。”肇东市文联主席龙斌介绍说。
经过多年努力,肇东市工艺美术行业取得长足发展,在保护、挖掘、传承工艺美术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肇东市工艺美术从业人员近800人,一些产品、作品已初具规模。肇东市工艺美术各行业已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市场化、产业化、系统化、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将为肇东文化传承、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