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抓住寒地黑土的资源禀赋优势、寒暑交替明显的农业耕作优势,突出市场消费导向,突出绿色有机主题,突出适度规模经营,把农业调结构办公桌搬到群众中去,把丰收论文写到田间地头,确保调结构路子越调越宽、越走越长远。
围绕一二三产融合调出产业化生产新引擎。我市依托省级绿色食品园区4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27个全产业链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有订单、有加工、有品牌、有销售平台、有利益分配机制。构建了以伊利集团、大庄园肉业公司为牵动的种养结合产业链,以福成酸菜、翠花酸菜、佳佲佳食品等龙头企业为牵动的果蔬产业链,以长富米业、康盛米业等全产业链合作社为牵动的有机大米、有机小米、杂粮、杂豆绿色食品产业链等。
围绕区位优势调出规模化发展新路途。我市发挥紧邻哈尔滨、大庆的空间运输距离和农产品鲜活度等优势,突出高端菜、设施菜、品质菜、文化菜,实施高、中、低端综合发力,普品、精品同步发展,打造哈尔滨和大庆“菜篮子”,40万吨左右的果蔬销往哈尔滨、大庆以及北京、上海、辽宁等地。
围绕饮食结构调出标准化经营新高度。我市通过实现田间互联网监控系统、质量追溯系统和电子商务交易系统“新蓝图”建立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培育绿色有机食品著名商标和知名商标20余个,并成功进入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