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9岁的她就走上了三尺讲台,一干就是21年。21年的平凡,21年的付出,21年的默默奉献,她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着学生的幸福。做最好的教师,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教育人生,这就是三友小学教师李洪波的毕生追求。经过多年努力,她被评为绥化市“优秀共产党员”,绥化市“语文教学能手”,肇东市“劳动模范”、“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十佳青年教师”等称号。

自参加工作起,李洪波老师一直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担任班主任工作,先后送走六个毕业班。初登讲台时的情景让她终身难忘:面对着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聆听着学生们真情的呼唤,她真切地体会到为人师者任重道远的含义。从那一刻起,她就默默告诉自己:肩上的担子,一头担着义务,一头担当责任。两个心房,一个装的是良心,一个装的是爱心。不能忘记,为了练就扎实深厚的教学技艺,不知多少次她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反复练习基本功;不能忘记,为了能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搏击长空,不知多少回,她伏案备课至天明。为了公开课上的更完美,不知教案改了多少回,写了多少本。她常常在教后反思:一个优秀的教师每节课的教学语言应该充满魅力,自己行吗?一个优秀的教师应有丰富的人文情怀,自己具备吗?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学生能如沐春风,如痴如醉,将学生沉浸在美的画面,诗的境界,爱的怀抱中,自己做得到吗?
带着这些疑惑她开始伴着冉冉升起的朝阳,吟诵着唐诗宋词,美文佳篇。在她的枕边出现了教育名著,各种教育文选。在书中她结识了苏霍姆林斯基,拜访了巴班斯基,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对话,向教育大师叶圣陶请教……她深刻地体会到教育的真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强烈的事业心,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热爱,孜孜不倦的学习,使她的课堂教学有了突迫性的进展。

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她多次出省、地、市各级公开课均获得好评。先后十余次参加各级教师基本功大赛,几十次演讲比赛。在全市百名教师朗诵大赛中获一等奖,总分位居榜首,并且作为唯一一名获奖代表在总结大会上展示。多年来,她苦苦探索的教学模式、教学风格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曾多次应教育科研部门的邀请为全市的语文教师做教材教法的培训。在这二十一年里,她先后为省、地、市各级会议出公开课三十余节,她以精湛的基本功,流利的表达获得专家和学者的声声赞许。她深刻地感受到,教育教学任重而道远,在这条路上将勤耕不辍执着前行!
在苦炼业务能力的同时,班级管理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老师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连年被授予“免检班”、“星级班”、“文明班级标兵”等称号,得到校领导、同行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在学习上,班级成绩一直位居年组榜首。2003年全市优生竞赛班级学生获数学科第一名,语文科团体第一名。2007年所教班级参加全市作文阅读大赛获得第一名。除承担各种出课比赛任务外,她还承担各级班队会展示活动。2008年5月31日庆“六·一”《为了四川汶川的孩子》主题中队会在肇东市电视台播放。2013年全国雷锋现场会在三友小学召开,她的班级因主题中队会《雷锋在我心中》被评为绥化市优秀少先队中队。
奉献着自己,李老师选择与付出同行。她深知,一名优秀的党员教师,要全身心地与事业融为一体。

2004年毕业班统考,她选择周末不休息全天为后进生义务补课。她起早贪晚地为学生辅导,深夜批改作业,判试卷。李老师的女儿只有两周岁,在一个补课的周末,她站在窗前休息,远远望去,操场上一老一小两个身影向教学楼走来,原来孩子太想妈妈了,让姥姥带着她找妈妈,她激动冲下楼去,抱起孩子一刹那间,她的眼睛湿润了。看着一老一小离去的背影,听着两岁的女儿喊着:“妈妈回家,妈妈走……”她的心都要碎了。当她看到学生在考场上取得优异成绩时她无怨无悔。她知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行为上的神圣!
2008年9月1日,她怀着激动的心情接到了一项光荣的任务:支援农村教育事业。她深知支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的体现,带着这样的认知踏上了为期一年的支教之路。支教之初,由于修路,汽车需要改道行驶,每天要在路上颠簸四五个小时。走进教室,看到六套破旧的桌椅,一张讲桌,一块黑板,还有11双好奇的眼睛,心中不知涌起的是什么滋味……支教学校的学生源于当地农村,家长出去打工,都是老人照顾。为此她确定了育人目标——从习惯入手,改变他们的学习、卫生、文明礼貌习惯,告诉他们“态度决定一切,习惯影响终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习惯好的同时,学习成绩也大幅度提高。本职工作的付出对她来说极为平常的,恶劣的环境才是对她最大的考验。冬天到了,她开始学习烧炉子。虽然室内炉火正旺,但四处透风,讲课时都是哈气,冻手冻脚,不得已站在讲台上怀抱热宝,身穿羽绒服,各种疾病纷至沓来,胆囊炎、胃炎、肾炎。但李老师觉得,因为支教,因为这里的孩子和善良的人们,她的付出值得!

2016年4月,李老师的父亲查出肺癌晚期。作为一线班主任教师,如果去陪伴父亲治疗就会让班级六七十名孩子没有了精神与学习的依靠,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毅然选择了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没有因为病重的父亲向单位请过一天假。并作出妥善安排,在确保学校所有授课任务按时完成的情况下,利用自己一切休息时间,照顾父亲,陪伴父亲,尽量做到忠孝两全。她的心里也无数次挣扎煎熬:作为女儿,在父亲病重的情况下,却没能每天守在身边照顾,是否不孝?可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教师,在孩子们需要自己的时候,她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奉献”的真正含义。
李老师爱她从事的事业,因为这份爱,让她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毕业班,而毅然决然的在女儿哺乳期间,放弃了应有的哺乳时间;也是为了这份爱,在孩子患肺炎高烧不止时,扔下了正在静点的、哇哇大哭的五个月大的女儿而走上了讲台;还是为了这份爱,在患声带结节期间,医生让休息一周,可她从医院走出来,径自回到学生中间……面对别人的种种不解,她内心很坦然,我把沉甸甸的责任,用爱使它变成一种甜蜜的负担!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就是红烛的精神写照,更是一名党员、一名人民教师神圣而无声的誓言!李洪波老师将会带着这种执着的信念,在教育的征程上,争先创优,无私奉献,用她的青春和生命谱写辉煌亮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