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种植水稻1300亩、拥有养鱼池600亩的肇东市五站镇平安村刘维萍家庭农场想扩大规模,可是苦于资金不足。正当刘维萍一筹莫展之际,中国农业银行肇东支行的120万元贷款送来了“及时雨”。
今年,像刘维萍一样享受到该行金融助农贷款服务的有300多户,贷款总额2300多万元。 中国农业银行肇东支行积极加大支农惠农服务力度,主动前置服务端口,把服务扶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重点,把金融惠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主攻方向,金融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田间地头,肇东农民生产生活抱上了“金穗”子,截至4月末,该行已累计投入助农贷款5800万元,农村住房贷款2400多万元。
金融“及时雨”
黎明镇春光村有60多户农民在大庆种香瓜,春播种子、化肥等农资一次性五六万元的投入,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今年春天,仅这些农户就享受助农贷款300多万元。
从3月份开始,中国农业银行肇东支行组成助农贷款调研小组,在肇东市186个行政村,逐村调研农户贷款用途和贷款需求。
“没有驻乡镇网点,是我们的短板,我们只能用脚步补短。”副行长戚继强说,今年春天仅他就走了300多户。
刘维萍就是戚继强碰上的,拿到120万元贷款,刘维萍感动地说:“真没想到农行还能上门服务。” 昌五镇二街村刘刚因盐碱地改造水田而闻名乡里,也成了这些年农行关注的重点,今年春播前,刘刚就拿到了130万元贷款,8000亩土地的流转费用有谱了,刘刚做大土壤改良文章的底气也更足了。
布设“惠农通”服务站
肇东市天利百货是一家日杂批发店,在肇东市20多个乡镇100多个村有业务,最让镇村超市头疼的就是上货难,不管进多少货都得跑一趟城里,近的还好说,东发办事处的临江村食杂店距市里70多公里,钮立东食杂店一个月平均进货额5000多元,总得往市里跑,“不少利润都给路费吃掉了。”
今年好了,有了农行惠农通服务站的“E管家”,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可以上货。四站镇站前食杂店今年一季度进货23万元,全部通过电子手段实现。
农村居民金融服务半径长、机构网点少,偏远地区农民难以享受现代化金融基础服务。对此,中国农业银行肇东支行将推动农村金融服务设施全覆盖、提升服务档次、增强服务体验作为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的首要工作,在乡村布设惠农通服务站,目前,全市186个村已经布设网点307个。
服务站依托镇村中心超市或食杂店而设,一部POS机、一部电话,可帮农民完成移动电话交费、交通罚没款、电费、诉讼费等10多项缴费业务,还可以购物、取现、支取或缴存新农保, 肇东有35万农民的新农保、新农合在农行办理,没有镇村网点,农民办理业务特别不方便,“有了服务站,再也不用跑城里了,太方便了!”距县城50公里的西八里乡农民拍手称快。
“农民安家贷”帮助农民变“市民”
尚家镇种羊场村一组农民纪志新在城里溪树鑫苑相中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可是手头存款不足。
“钱不够,照样可买房!”让纪志新有底气的是中国农业银行肇东支行的“农民安家贷”。贷款10.8万元,10年期,每月按揭还款1115元。“利息便宜,才4.41厘。”说话间纪志新眼角眉梢全是笑。
随着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改善生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村里的“三间大瓦房”已经不合新时期农民的“胃口”,而到城里买房,一次性的资金投入,成了拦住农民进城的高门槛,如何帮农民跨越门槛,顺利进城当“市民”,中国农业银行肇东支行推出“农民安家贷”。
利率下浮10%、提前还款不收违约金、同等条件优先审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打动了一直想进城的农民们,民主乡民合村农民姚彦金在城内万福国际相中一套89.93平方米的房子,总价36万元,他分15年期贷款21万元,每月“拿出”1597元,就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 5月5日,记者在中国农业银行肇东支行营业厅看到,前来办事的农民络绎不绝,行长许永欣说:“我们积极走出去,农民自然就走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