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站镇西南一隅,有这样一个地方,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长青松迎客,环塘美景不胜收,这就是肇东市五站林木种子园。园内日日可见一位面庞稍黑、身体强健、巡视守望、事必躬亲的中年人,这就是林木种子园的党支部书记、主任王振富。他用坚守诠释了忠诚,以爱心凝聚了士气,凭毅力践行了誓言,把一个办公条件简陋、生产经营落后、职工生活贫困的“软弱散”单位打造成为了全省名列前茅的林木种子园,被定为国家级保障性苗圃。他也获得了市劳动模范、优秀党务工作者、林业系统先进楷模等10多项荣誉,并光荣当选为市第八次党代会代表。


扎根基层,无怨无悔。老王常说:主席教导座右铭,肩挑日月一园丁,呕心沥血终无悔,桃李芬芳最悦情。自1985年从齐齐哈尔林业学校毕业,到肇东市五站林木种子园工作,这一干就是32年。从技术员、现金员、会计到工程师、支部书记、主任,种子园的活计干了个到。他的同学,官至处长科长的不少,学至教授讲师的有之,像他这样在最基层的单位,自收自支,像农民一样劳作的独此一人。论学历,30多年前的中专生,学历不低;论能力,浅析森林采伐和环境空气的相互影响、杨树冰核活性溃疡病的防治技术等多篇论文在《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科技致富向导》等刊物发表,获得中级林业技术职称,能力很强;论业绩,肇东市五站林木种子园党支部是全市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单位是绥化市级文明单位(标兵),林木种子园是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种苗繁育基地,从党建到创建,从生产到经营,从集体到个人,荣誉等身,业绩突出。他从2014年担任支部书记、主任以来,通过实施推销积压绿化苗木、引进适销对路新品种、打造优质苗木大品牌等措施,三年三大步,第一年还清了25万元的外债并扭亏为赢,第二年实现收入100万元,第三年实现收入210万元。人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有学历、有能力、有资历的能人强人,为什么能在这个远离市区、自收自支、工作繁重的“小单位”吃苦受累不挣大钱呢?进入种子园,当你望着那纯净有神的双眼,握住那刚劲有力的大手,跟随那稳重矫健的步伐,徜徉在树龄参差的林间,聆听那如数家珍的讲解,特别是回到办公室,看到悬挂在办公桌右上方1970年代辽宁出版社的毛主席画像,一切都释然了。看来,毛主席说过的那句话“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爱岗敬业),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已经融入他的骨髓。这样的人,看似平凡实伟大,永远都是强大民族的脊梁!

坚守一线,善做善成。提起王振富,种子园的干部职工无不竖起大拇指,称他们的主任是“真抓实干、能抓会干、敢抓敢干”型的干部,脑子活、肯吃苦、能钻研,别人想不到的他能想到,别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别人干不好的他能干好。说到真抓实干,不能不说种子园的传统。过去,园内道路坑坑洼洼,走上一圈,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生产时节,作业机械经常爬坡打坞,人拉肩扛,劳动强度大;机井不够用,一遇干旱年份,四处拉水;整地机械落后,耕层浅,坷垃多,育苗成活难度大。为坚持“以小黑扬立园,为全市造林提供优质壮苗”的传统,王振富带领全园职工,常常是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数十年如一日。他自己更是以园为家,生产时节吃住在园内,平时每天也要围着种子园转上几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些年来,种子园始终做到了为全市造林提供品种最纯、质量最优、长势最壮的小黑系列杨树种苗。谈到能抓会干,必须要谈种子园如今的坚实基础。如今的种子园,二层小楼办公,硬化道路环园,大型机械配套,喷灌设备齐全,旧貌换了新颜。这些来之不易,凝聚着王振富的心血和智慧。他为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林业局党委强有力支持下,顶住来自各方面压力,把被外部人员无偿占有使用近20年的50亩越冬鱼池和150亩稻田地收回,年增加纯利润5万多元。他抓住了林木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建设契机,精心准备申报材料,仅是病虫害标本、图片就提供了几百个品种,又多次到省市林业主管部门汇报,用其实干精神、扎实作风和完备材料赢得了上级部门支持,使林木种子园在众多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落户五站。讲到敢抓敢干,不得不说王振富的创新创业精神。他对种子园职工讲:我们坚守小黑杨立园不会有大闪失,但也不会有大发展,我们不但要坚持做好小黑杨种苗培育,还要向景观林种苗、经济林种苗培育进军。因为他的学识、人品和威望,种子园职工虽然不看好培育景观林、经济林的前景,但也没有提反对意见。没钱怎么办?党支部站了出来。支部党员在他的带动下,每人出资2万元,用于项目起动资金。于是,他积极投入到景观林、经济林种苗的繁殖培育工作之中。近年来,种子园先后引进白扦、卫予、忍冬等20多个新奇特品种,取得了成功,得到了三北站认可。也正因为在新品种引进培育上先行一步,2014年,他们争取到了平欧杂交大果楱子驯化繁殖项目,获得项目资金110万元。经过近3年的摸索实践,他们成功掌握了大果楱子繁殖技术,繁育大果楱子苗70亩,年可提供20万株种苗,预计年收入可达160万元。利用技术优势,积极争取良种苗木补助。2017年初,小黑杨和大果楱子苗木被省专家组评定为良种苗木并得到国家林业总局确认。林业总局为种子园繁育的小黑杨树苗每株补助0.3元,大果楱子树苗每株补助1元。仅此两项良种苗木补贴,年可增收40万元。苗五站林木种子园进入了发展繁荣的快车道。

不忘初心,有始有终。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作为最基层的支部书记,王振富始终把总书记的这段论述记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中。他说,建好支部,党员必须要与群众肩并肩、心连心、零距离,成为群众的知心人、主心骨、当家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种子园职工心里话对他说,有困难找他帮,有项目请他定。5年前,有一位双目失明的种子园老职工找到他,对他说,按照工人退休相关规定,这位职工应当退休了,而因多方面原因与社保那头对接不上,拿不到退休金,要上访告状。他说,你眼睛不好,上访告状不方便,我们帮你访帮你告。作为种子园老职工,我们不会让你生活没有着落。虽然效益不好,但有我们吃的就有你的。只要退休金一天批不下来,我们就给你按在职的开工资。其它职工的工作我去做。他一方面做通了全园职工的思想工作,一方面积极帮助老职工完善相关退休手续,直到这位老职工正式退休,没有到上级部门上访过一次,种子园继续保持了“零上访”记录。有一位仅有10亩“工资田”的职工,患上了精神类疾病,家里本不好过的日子,又要每年担负起近万元的医疗费用,绝望的妻子弃他而去,两个女儿也没有更多的能力照顾他。“不能把这样的人交给社会,因为他是我们五站种子园的职工,我提议治疗费用由园里出”,在支部班子会上,王振富的话掷地有声。这位职工直到2015年去逝,再也没有为治疗费用发过愁,生活过得虽不富裕但衣食无忧,走得平静安详。还有一位贫困职工,干活没的说,却仅守着“工资田”过苦日子,致富没项目没门路。他召开班子会,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他说,如今我们种子园好了,在座的都富了,可还有这样的贫困职工。总书记要求“在扶贫的道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我们应当怎么办?有支部委员提议,我们可以反聘他做护林员,这样他就可以每月增加1200元的收入了。这个提议顺利通过,这位职工重新上岗。在与这位职工交谈中,王振富了解到,除了这每个月1200元工资和10亩田的收入,这个家庭再也没有其它收入了。想办个小型养殖场,养点生猪,却连盖猪舍的钱也没有。王振富经过了解,认为生猪养殖项目可行后,立即找到这位职工,主动借给这位职工3万元,帮助他盖猪舍,买仔猪,搞养殖。几茬下来,这位职工再次扩大了养殖规模,年收入10万元以上,彻底脱贫致富了。有人对这位职工说:你现在养殖效益这么好,又忙成这个样,把护林员那个没白没夜的工作辞了吧。这个职工认真的说道: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求借无门,是王书记和单位帮了我,他们是我最亲的人,种子园就是我的家,别说还给开工资,就是不给我也要护好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