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肇东市影剧中心千人会堂。
市委常委、肇东市委书记李元学变成了“学生”,“听叶教授给咱讲讲金融那些事儿。”和李元学一起变成“学生”的还有肇东市各部门、各乡镇干部、部分企业老总。
叶教授叫叶永刚,是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叶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中,“高大深”的县域金融工程理念,渐渐由“天外来客”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福音书”,让企业老总和机关干部们找到了努力方向。
建设县域金融城,是肇东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振兴重要工作要求和部署,做出的一个实际步骤。
龙江全面振兴,肇东怎么办?
率先建设“龙江全面振兴先行区”,是肇东市给出的回答。结合“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总体要求,肇东市把着力点放在建设绿色生态城、县域金融城和哈尔滨市卫星城“三城”上,聚焦中心,精准发力,奋力走出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各种优势充分释放的科学健康发展新路径。
循环发展建设绿色生态城
4月27日,记者走进大庄园肉业,这边生产车间繁忙生产,那边建设工地火热施工。
进口羊产品加工转化车间是企业二期建设的重点工程,预计5月19日投入使用,与此同时,企业的基地——向阳乡万头示范养殖场和万亩青黄贮基地建设也正如火如荼。
副总经理杨晓民说,企业将乘肇东市建设绿色生态城东风,大干快上,3年内形成50万头养殖基地,企业二期全部达产,产值可达60亿元,利税1.5亿元,企业用工量可达3000人。
按照省委书记王宪魁提出的“肇东在盐碱地上建设绿色食品园区”的指示精神,大庄园肉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内40多个绿色食品龙头企业,沐浴着“龙江全面振兴”东风,在忙碌中迎来了不一样的春天。
重点打造绿色园区,实施循环发展战略,在盐碱地上建设绿色生态城,肇东市倾力打造绿色生态牌。
依托省和省绿色食品检测中心建在肇东的独特优势,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产业规划布局,肇东市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绿色食品企业巨头,培强育壮拉长食品、乳品、饮品、蔬菜、饲料五大链条,叫响绿色食品品牌,走全国食品工业强市之路。深入推进智慧农业项目建设,配套完善智慧农业系统,扩大互联网+有机农业示范基地面积,建立健全绿色食品全程可追溯机制,为广大市民提供健康安全放心食品。到2020年,省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要实现产值200亿元,入区企业达到300个。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个市在抓发展的同时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实施绿化美化工程。今年在市区、乡镇和村屯道路两侧植树1万亩;加大沿松花江湿地保护和肇兰新河治理力度,发挥蓄水调洪、净化空气、保护生态作用;加快肇岳山湿地公园建设,强化生态园林、城市绿地植被保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群众宜居指数;加快推进标准化良田建设、水土保持和黑土地治理等重点项目。
——坚持工业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多措并举。全面落实引进项目环评制度,严把项目准入关;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推进城区集中供热,2017年城市建成区全部淘汰10万吨及以下蒸汽和燃煤锅炉,2020年实现集中供热全覆盖;强化涉水企业环境监管,实现达标排放。“十三五”期间,万元GDP能源消耗不超过0.71吨,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0%。
——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加快循环经济与环保产业园区、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对上争取国家环保项目,再建设一批以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的节能环保产业项目,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秸秆全部综合利用、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
创新驱动建设县域金融城
见到肇东市政府党组成员、异地经济办公室主任屈英庭时,他正忙着制作一份日程表:
5月20日,在肇东举行50家企业走进新三板、新四板、新五板—众筹基地研讨会,推进20家企业进入新四板,5家企业进入新三板,40家企业进入众筹板块。
6月末,组织域外企业100家,携手发展进入肇东金融板块。
7月末,组织省内外数家企业共同进入肇东金融平台。
8月初,服务三农平台初见成效,盘活荒山、荒林、荒地、荒水等土地资源。
……
一个个日程,如一声声鼓点,擂动了肇东市建设县域金融城的强劲节奏。
金融,社会经济发展的血液,金融活则城市活,金融兴则城市兴。今年年初起,李元学任总指挥,率队跑省、进京、下江南,到全国金融发达地区取经,政府和市场两只手联动,引进县域金融工程理念,推动大资源和大资本融合,提出在肇东建设县域金融城,确立打造龙江金融基地第一县目标。
——搭建联通资本市场新平台。加快推进省联合产权交易所、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省融联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哈尔滨股权交易所肇东分公司落户肇东;联合省联交所、土流网、良大集团在全省率先发起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平台建设,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实现远钱近用、他钱我用,解决干事创业资金短缺瓶颈问题;重点引进股权投资、融资担保、融资租赁、证券公司等创新型金融机构入驻我市,完善会计、法律、信用评级、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
——建立农业金融改革新体系。推动金融改革由局部试点向农村普惠延伸,由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向农村全要素产权交易中心拓展,着力健全“金融组织、农村支付、社会信用、农村保险保障、农业农村担保、村级金融服务”六大体系,加快试点,扩大范围。建立肇东市融资担保平台,拓宽融资途径,用担保杠杆助力融资服务,撬动信贷资金进入农村实体经济,建设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相适应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加快培育上市项目新主体。做强现有金融机构,提高贷存比,通过新三板、新四板、众筹基地建设推动形成全省区域股权中心。搭建华泰、华融、国海、中泰四家证券公司与肇东市规模以上企业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建立董事会制度和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加快企业上市。重点帮助东顺纸业、福和药业等企业在主板上市,更多企业在新三板、新四板上市。
融入都市圈 建设哈尔滨卫星城
总投资10.2亿元的卓达新型材料厂将于5月中旬正式投产。
项目是肇东市五站镇乐安新城城市综合体项目的一部分,由河北省卓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包括五站镇和东发办事处150平方公里,将沿松花江沿岸打造养老、休闲、餐饮项目集群。
五站镇副镇长孙朋立说,项目建成后,肇东将和哈尔滨连成一片,不分你我。
五站镇距哈尔滨仅30公里,肇东市距哈尔滨也只有不足一个小时的车程,牢牢盯住哈尔滨,寻找契机、抢抓机遇,建设哈尔滨卫星城,变成肇东市现实选择。
——牢牢盯住国家设立哈尔滨新区机遇,打造哈尔滨的“连绵区”。突出产业配套、设施接轨、资源共享,加快毗邻哈市的肇东乐安新城建设,实现与哈市同城、同体、同业发展。加快松花江堤顶路建设、规划建设五源路,形成与哈尔滨10条道路相连,68公里松花江全线通航,滨州铁路、哈齐高铁、哈大齐高速公路并驾,哈尔滨机场、大庆机场、肇东通航机场齐驱的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
——牢牢盯住哈尔滨人才,打造哈尔滨人才“储备库”。充分发挥地缘、亲缘、人缘优势,建立优势人才信息库。突出肇东省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内食品工业的生产体系、产品开发、鉴定机构,实施“校企联姻”战略,寻求与哈工大、东北农大等人才高地建立合作关系,推进哈市人才在肇东建立专家服务基地,打破地域界限、行政壁垒,实现为我所用,人才共享。到2020年,肇东要创建3~4所示范性职业学校。
——牢牢盯住哈欧班列,打造哈尔滨的“中转站”。借助哈欧班列开通机遇,发挥肇东市作为哈尔滨海关报关协会县级唯一会员单位优势,加快启动肇东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园区保税仓库平台建设,加快物流园区和内陆港建设,做强做大外贸进出口业务,逐步打通对日韩和欧洲的贸易通道。到2020年,全市预计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5亿美元,年均增长10%以上,经济外向度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
——牢牢盯住哈尔滨产业转移,打造哈尔滨的“桥头堡”。盯住哈尔滨装备制造、医药化工、民用航空等重量级产业,借助哈尔滨辐射带动作用,主动承接“溢出效应”,重点做好配套服务,搭上哈市快速发展列车,推动肇东新兴产业、城市事业快速发展,着力打造与哈长城市群经济圈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牢牢盯住哈尔滨消费市场,打造哈尔滨的“后花园”。抓住哈市被列为国家首批共同配送试点市机遇,突出绿色健康主题,通过建立直销网点、开设专卖专柜、采取代理销售等途径,把肇东棚室瓜菜、有机小米、肉奶制品等绿色健康食品推向哈市市民餐桌,形成稳固的绿色农产品供应端,推动由“销得好”倒逼“种得好”,把肇东打造成哈市的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肉柜子、药箱子、苗圃子,力争把优质蔬菜、瓜果、杂粮杂豆等绿色农产品产量的60%销往哈尔滨市场。紧紧抓住哈尔滨实施“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旅游发展机遇,启动建设千鹤岛湿地公园二期工程,加快完善八里湖、大似海等景区建设,重点推进珠赫城、大明水、库塘木等历史自然资源开发,加速打造农耕、渔牧、民俗、驿站、影视等十大旅游品牌。积极推介“大似海冬捕”等冬季冰雪旅游项目,进一步开发好“冰天雪地”这座“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