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年初以来,我市站在深化农村改革创新的前沿高度,科学谋划,积极探索,整体推进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等现代大农业建设,打造了多个领域的高标准的典型群体,现代农业成效显著。实践中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建设,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等,成为示范引领全省的模式化经验做法,在龙江立标打样。从今天起推出“肇东现代农业 领跑龙江”专栏,从不同侧面,全方位展示我市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成果,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农村生产实践中。
“肇东现代农业 领跑龙江”之五:稻花香里说增收
盛夏时节,走进涝洲镇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带,放眼看去,一株株水稻清脆喜人,一片片稻田绿浪滚滚,眼前这片碧绿的稻海让人沉醉。现在,示范带的水稻正值分蘖末期,长势均衡,预计亩产可达700公斤,比常规地块增产10%以上。
工厂化智能催芽+标准化大棚钵体育秧+高速插秧机摆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这是我市涝洲镇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带的增产技术路线。从中不难看出,这片万亩高产田与科技的紧密关系。涝洲大米以水甜米香绿色有机而深受市场青睐畅销不衰。特别是今年这个镇将近几年新改造的标准度高的水田纳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总投资1.25亿元,整治面积12.92万亩,其中新增旱改水1.68万亩,实施综合整治后将一步建成高标准农田,使肇东水田面积发展到40万亩。去年,涝洲镇引进哈尔滨巨邦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了涝洲镇浩丰农业有限公司进行土地规模经营,现已和三星、安业两村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2万亩。积温长、江水灌、生态米、口感好是肇东水稻的鲜明特色。
我市有68华里长的丰富水域资源,水田面积达到40万亩。江水灌稻是我市水稻生产的一大优势,为把这一优势放大、品牌叫响,发展成我市农业的拳头产品,我市今天的水田生产打出了一整套组合拳。为提高水田标准化水平,市委、市政府投资3000万元在已有涝洲镇三星村智能化催芽浸种基地的基础上,在五站、东发、西八里新建了三处智能化催芽浸种基地,一次性浸种催芽900吨,辐射面积近60万亩。升级完善了1.3万栋大棚,38万亩水田实现了智能化催芽、工厂化育秧全覆盖。全部采用世界先进的自然通风系统、喷降温系统、物联网系统,实现浸催一体、全程自控、数字管理,所有基地全部向农民提供免费育种,实现了以往农民“炕头式”经验化育种向基地式智能化育苗转变。
按照育秧大棚化、稻池方田化、渠系全硬化、插秧机械化的标准使水田生产实现了由棚户区向工厂区、小池子向大方田、手插秧向机插秧的根本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