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年初以来,我市站在深化农村改革创新的前沿高度,科学谋划,积极探索,整体推进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等现代大农业建设,打造了多个领域的高标准的典型群体,现代农业成效显著。实践中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建设,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等,成为示范引领全省的模式化经验做法,在龙江立标打样。从今天起推出“肇东现代农业 领跑龙江”专栏,从不同侧面,全方位展示我市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成果,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农村生产实践中。
“肇东现代农业 领跑龙江”之四:调结构 现代农业拓宽农民致富路
我市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从扩大面积、争创品牌、建设基地、搞好服务四个方面入手,大力推进绿色产品生产。经过几年的持续发展,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今年,黎明镇长富农机合作社种植了500亩小麦,现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小麦收割后将复种白菜,一块地种两茬,可获纯利250万元。明年小麦种植面积将扩大到2000亩,让合作社社员靠调整结构增收致富。在太平乡同合村,这里的村民正在为实达谷业种植的蔬菜进行人工除草,100多人的除草队伍紧张地忙碌着。太平乡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同合村与实达谷业形成了村企合作,成立了同合蔬菜种植合作社,经营土地面积3000亩,其中1000亩种植小辣椒、2000亩复种,前期种豆角和毛葱,后期种白菜和甘蓝。产品全部按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生产直供超市的放心绿色食品,经加工包装后,统一以“天下太平”品牌上市销售。现在,太平乡土地流转达1.6万亩,种植谷子和秋季蔬菜,形成了以土地流转为主,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全力发展现代农业,让农民从土地中受益,增加收入。
我市本着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技术、基础和传统优势原则,瞄准市场,科学布局,选择无污染源、土壤有机质丰富、排灌水条件好、土地集中连片的区域,科学规模产业布局,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建立了长富有机谷子、黎明香谷、熙旺有机小米等绿色有机食品种植示范区。现在,我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目标,按照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需要,攻坚克难,多措并举,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做好农民增收这篇文章,确保农民真收益、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