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年初以来,我市站在深化农村改革创新的前沿高度,科学谋划,积极探索,整体推进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等现代大农业建设,打造了多个领域的高标准的典型群体,现代农业成效显著。实践中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建设,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等,成为示范引领全省的模式化经验做法,在龙江立标打样。从今天起推出“肇东现代农业 领跑龙江”专栏,从不同侧面,全方位展示我市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成果,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农村生产实践中。
“肇东现代农业 领跑龙江”之三:大农机铸牢现代农业的装备基础
6月的肇东正值农作物生长旺季,广袤的黑土地早已披上了绿色的盛装。五里明镇科技示范园区里的玉米已长到十三叶一芯,进入小喇叭口期,这么好的苗情离不开农机的支持。南部乡镇苗情好,北部乡镇玉米长势也十分喜人,玉米已长至十叶一芯,进入拔节期。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装备技术基础。五里明镇农机合作社只是我市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一个缩影。没有现代化的大农机,就没有现代化的大农业。我市在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中以农业机械化为主导,大型农机对现代化大农业的支持作用不断加强,有效地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实现了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向全程机械化的转变。现在,我市千万级农机合作社总量达到36个,农机总动力49.94万千瓦,100马力大型农机总量达到587台(套)。农机合作社的现代化耕作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近30%,农民省出来的时间还可以外出打工赚钱。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带来的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同时也为粮食稳定增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去年秋天,我市利用大型农机进行深松整地,实现灭茬、深松、起垄、镇压一次联合作业,整地深度达到35厘米,打破犁底层,有效增加了土壤的耕暄保墒蓄水能力。全市各农机合作社实行以收入保底、盈利分红、权益保障、二次分配为原则的经营机制,吸收农户带地入社,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每个农机合作社都实现了标准化、企业化管理,环境达到标识醒目、制度上牌、场地平整、设施配套,机具达到清理干净、摆放整齐、规范有序,实现了农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从播种机到插秧机再到收割机,各种先进的农用大型机械配套齐全,在春耕、中耕、秋收等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全程机械化,有力打牢了现代农业的装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