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年初以来,我市站在深化农村改革创新的前沿高度,科学谋划,积极探索,整体推进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等现代大农业建设,打造了多个领域的高标准的典型群体,现代农业成效显著。实践中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建设,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等,成为示范引领全省的模式化经验做法,在龙江立标打样。从今天起推出“肇东现代农业 领跑龙江”专栏,从不同侧面,全方位展示我市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成果,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农村生产实践中。
“肇东现代农业 领跑龙江”之二:大科技引领作用凸显
近年来,我市农业战线科研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试验田是他们的主战场,如今,我市黑土地上随处可见他们躬身耕耘的身影。在五里明镇科技示范园区,市农业局的工作人员利用先进的土壤测试仪器测量土壤湿度,通过显示屏能够快速读出数据,从而确定是否启用大型喷灌设备,为玉米等大田作物进行喷水作用。在太平乡科技示范园区,这里的地块采用高光效栽培模式,根据夏季盛行西南风和西南方向光照时间长的季风性气候特点,以太阳高度角和阳光入射角为计算依据,将玉米种植垄向改为磁南偏西21度,提高光能利用率和通风能力,并分别采用200厘米双行平播、大行距160厘米、小行距40厘米三种栽培模式,并与常规垄作对照测量粮食增产效果。
要想致富快,科技是关键。随着粮食产量的逐步攀升,新科技、新技术的应用成为粮食增产的关键因素,我市积极推动科技服务由单一公益性向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双轨制转变。全市重点建设10个农业科技服务公司和10个专业化防控公司,实现作物病虫草害防治和畜禽防御区域化安全有效防控,实现乡镇社会化科技组织全覆盖,把科技人员培训和劳动力素质培训作为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产前产中产后等各种时机,重点开展各类型、各层面的培训活动。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与省农科院开展院县合作共建活动,作为提升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科技水平的重要手段,作为实现科技转化的重要平台。今年,进一步扩大合作成果,重点实施了2个院县共建项目、5个院乡共建项目、27个院村共建项目,覆盖水旱田面积10万亩。
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我市大规模建设的农业示范区集成现代科技起到了示范作用,成为农民心中的样板。通过科技合作共建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全市种田能手、各类土专家田博士和农民经纪人如雨后春笋般增多,为广大农村留下不走的技术队伍,也使我市农业现代生产耕作水平、管理水平、建设水平得到跨越式发展。